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教育报】立足川西 协同成渝 融入产业 服务民生 ——3044永利集团坚持立德树人书写育人育才的奋进之笔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娜娜 付洪涛 刘永恩 郑婉秋 发布日期:2023-12-18 点击数: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15/content_633144.htm

“这次来校招聘的企业很多,特别是有很多医疗卫生、智能制造方面的单位,我们有很多选择。”今年12月1日,3044永利集团(以下简称“雅职院”)在青年路校区举行了2024届毕业生双选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胡兴琼激动地说,他打算回家乡就业,已经与3家单位达成初步意向。此次双选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近300家用人单位来校揽才,累计提供岗位7675个,吸引学校3746名学生到场参会,现场达成签约就业意向1185人次。

学校党委书记李春模表示,近5年来学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工作机制,学校人才培养呈现“出口畅、入口旺、中间质量有保障”的良好发展态势。学校2023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超过90%,其中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超95%,物流管理、健康管理、眼视光技术等专业实现了全部就业。

高质量就业的背后,得益于学校不断创新党建引领机制,以高质量党建统揽高效能治理,得益于学校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突出产教深度融合,更得益于学校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党建源头活水 浇开“发展之花”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学校是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成功入选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核心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党建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第一引擎”。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师生”的职责定位,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组织会和党政联席会等各项会议议事规则及“三重一大”制度。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中层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党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推进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每半个月召开校领导班子碰头会,每月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采取“工作例会+督查考评”方式,推动党建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着力打造“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形成了党建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成立2个省“双高”专业群党支部,通过以群建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专业群发展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红色领航”“三力提升”“清廉守正”3项计划,确保党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

学校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转作风、树新风、作表率、抓落实”行动,实施“基层组织力提升”“中层干部赋能”“党务工作者选培”计划,采用“全面部署+重点培育”方式推进“对标争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赋能充电”,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的“政治三力”。

今年1月,学校邀请知名专家到校,采取辅导报告、分组研讨的形式,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读书班,理清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方向、强化了责任担当。4月,学校在厦门大学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凝心聚力争当职教排头兵”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研修班。“赴厦门大学的培训学习是一次创新工作和提升能力之行,8场理论学习、2场现场教学及职业教育政策和实施经验的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分享等,安排紧凑,内容翔实,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站位,帮助我们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眼界思维、增强了纪律观念,提振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工作实绩提供了方向指引。”参训学员在培训总结中说道。

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教育部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2个专业获批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建成校外高水平实训实习基地350余家、校内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获批省级及以上实训基地3个,取得国家成果24项、省级成果226项,师生荣获技能大赛省级及以上奖项300余项……一项项突出的成绩,展示了党建引领发展的显著成效。


产教融合发展 成果“落地生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时代有召唤,雅职院有担当。

今年5月,学校召开了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省内外医疗卫生、教育、文旅、智能制造等领域210余家单位的350余名嘉宾参加了大会。

“规格高、规模大、成效显是此次产教融合发展大会的重要标签。会上,集中启动了国家、省级、市级校地(企)合作项目12个,成立产教融合协同发展联合体3个,新拓展了市内外11家企事业单位并签订合作协议,涵盖医疗、康养、茶业等领域。”3044永利集团院长黄诚说。

医教协同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川西医学教育中心、川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川西医养中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川西医学教育医教协同育人联盟、四川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雅安市儿童康复专科联盟、雅安市养老实训基地、医养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70余年医药卫生类专业办学经验和优势让雅职院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在“探路”“摸着石头过河”“涉入深水区”等阶段先行先试,勇立潮头。

雅职院是国家首批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又是省内医药卫生大类专业齐全的高职院校。针对西部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面临的招聘难、留人难、成长难“三难”困境,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出“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政府补贴、学费返还、进入编制(乡编村用)”的农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面向雅安、眉山等地培养了580余名临床医学、中医学人才,全部进入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夯实了基层医疗卫生“网底”。

学校还与西南医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甘孜卫生学校、阿坝卫生学校等联合开展本专科医学类人才培养,推动“中高本”有效衔接;实施“县乡村一体化”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计划,累计培训2.9万余人次,全方位服务川西及周边民族地区基层人才培养和成渝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

除了紧盯国家发展战略,学校还紧盯科技前沿及产业链,紧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专业和人才优势,深化校地合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2021年,学校牵头协同雅安市和相关县(区)在全省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随后又相继在3个区县成立了雅安乡村振兴学院分院,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为建强用好“校地行企”合作平台,学校按照产业链、岗位链重组专业群,为区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乡村茶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等产业发展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开展雅安乡村振兴云会计实训基地、农产品(茶叶)直播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雅安乡村振兴学院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开展乡村电子商务和中医强基、基层医生能力提升等专业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开发了竹编手绘艺术、茶道茶艺、花椒工艺品等一批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乡村传统技艺,加强对雅安藏茶、荥经砂器、多声部民歌等非遗项目的技艺培训和产品开发研究,引导乡村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转向开发利用,促进乡村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融共生。

在第十一届产教融合大会上,学校药检学院师生团队参与研发的藏茶系列产品——陈皮黑茶饮料得到了展示和推广,获得参会单位的广泛好评,“北纬303”黑茶茶饮是学校科技转化项目,也是学校产教融合成果的生动体现。学校组建了14支科研创新团队、7个产业研究院,荣获省市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7项,科技服务产生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


多方协同育人 培育“区域力量”

为地方培养更多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责任。

去年毕业于雅职院护理专业的解雪连,在校期间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见义勇为个人”等荣誉称号。这名出身大山的大学生,面对紧急情况,发挥专业所学,紧急抢救溺粪的孩子成功,得到了群众赞誉。

面对荣誉,解雪连说:“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读雅职院的初心,也是在雅职院受到的教育,这是一名医护的责任与义务。”毕业后,解雪连选择回到石棉县安顺场中心卫生院,成为千万基层民众卫生健康“守门人”中的一员。

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承“铸匠心、炼匠技、践匠行、育匠才”的育人理念,构建“一中心两融入四贯通”(以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融入地方特色文化、企业质量文化,贯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三全育人”模式,着力培养思想品德优、技术技能优、发展潜力优、职业素养优、社会竞争力强的“四优一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入选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获批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支、课程思政示范课9门,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怡欣、“感动雅安”道德模范鲁绒近波、“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李晓荣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

2021级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普通专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刘睿,在校期间就通过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取得了中级电工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已是拥有一年从业经验的机电工程师。“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学校与企业的定向联合培养项目,因此早早做好了职业规划,根据岗位需求,通过实习见习提升技能,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签约意向。”刘睿说。

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成绩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一个缩影。雅职院通过不断强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专业培养方向的精准对接和企业就业岗位的精准输出。

学校秉承“利益共生”的理念,深入推进“1+1+N”即“学校(1)+龙头企业(1)+生态链企业(N)”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积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优化资源结构,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对接四川省“4+6”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中的医疗康养、“10+3”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川药、“5+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食品饮料及雅安“1+4”产业中的食品医药等,优化专业结构,按照产业链、岗位链重组专业群,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构建了省内医卫类专业齐全、影响力卓著的大健康产业专业集群,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和布局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及适应性,形成“2+3+5”梯队专业群布局(“2”即临床医学、药学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即早期教育、大数据技术、食品智能加工3个院级骨干专业群,“5”即工业机器人技术、旅游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公共卫生、健康管理5个院级培育专业群),承担起为区域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

学校社区学院成立于2020年,以学校专业、人才等为依托,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通过公益课程、校园活动等面向社区开展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科普教育、婴幼儿托育等服务,直接服务社区居民3万余人,辐射覆盖周边社区5万余人。学校“社区学院+健康服务”综合体,是面向社区服务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阵地,也是引导学生增强社区服务意识、树立服务基层就业观的实践基地,体现了学校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具体实践。

为培养更多“厚德善技、德技并修”的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一方面集聚多方资源,建立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体系,形成一批集“产、学、研、创、训”于一体的育人平台,开展“1+X”证书试点项目25个。与川西医学教育中心的100余名临床专家融合构建“双师”教学团队,与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通过“1.5+1.5”模式联合培养助产、护理专业学生,与华西雅安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创新“1.5+1.5”“1+2”模式培养临床医学、护理、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与雅安区域内中医医院联合探索学徒制“师承融入”中医、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特色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大教学团队建设力度,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探索建立“校地”“校企”“校校”等引才模式,引进高学历、高级职称、高技能人才200余名,面向行业企业建立400余人的兼职教师库。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三项提能计划”(培训提能、比赛提能、实践提能),构建“校级+省级+国家”三级培训体系,培训师资2000余人次;持续开展“三项评比”(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活动,立项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支,10人入选省级及以上专家库。组织600余名教师入企参加年度实践锻炼,立项市级及以上“双师型”名师、技能工作室4个。教师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资源库课程2门、国家精品示范课程3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本,围绕产业全链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建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30余部。平台的建设、教材的优化,都为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拓展校园文化 服务“一带一路”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雅职院不仅是一所以医卫类为特色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也是一所传承红色基因的高校,而作为其前身的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就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五野战医院医训队发展而来。”李春模在彭龙伯事迹陈列室(雅职院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联建)现场教学点正式启用仪式上介绍道。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学风和办学治校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红色文化铸魂、工匠文化润心,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围绕“走出去”苦练内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特色浸润其中,增强国际合作交流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把“培养充满爱国情怀、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开放国际眼光的新时代职业工匠”落实落细。

淬炼学院精神,不断追求卓越。“雅山雅水,爱在心间,春的气息绽放校园。厚德重能,求是创新,工匠的精神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展开画卷,不惧风雨勇往向前……”校歌《扬帆追梦》将“厚德、重能、求是、创新”八字校训融入其中,传递“艰苦奋斗、笃志求精、善作善成、立己达人”的雅职精神。凝练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学校积极探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成立“荥经黑砂”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艺术涵养,开展校园文化“三融”行动,将校史文化、榜样文化和青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学校历史底蕴和专业特色相结合。凝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实施“一院一品”项目建设,塑造了“新工科三品创新创业实践”等7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完善了学校的文化育人功能,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

2023年秋季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了“以青春之我 铸时代之梦”“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通过“理实虚一体、红绿蓝融合”,采用“双师双线教学”、院内院外结合的方式,通过VR虚拟仿真,组织学生参观学院校史馆、人体生命科学馆、中医药标本馆、雅安市生态博物馆等,为6000余名新生带来了生动而又深刻的开学第一课。

为给雅职学子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学校不断深化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成立了雅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中心,建立了思政课教师“红色”“绿色”研修基地,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在彭龙伯事迹陈列室开展“双师双线”红色文化教育。同时,学校聚焦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制作“赓续红医精神 筑梦健康中国”等红色微党课,打造舞台剧《陈云出川》,精心推出一批集历史记忆、现实承载、地域特色于一体的精神文化产品,实现了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有效提升。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苦练“内功”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行开放办学,提升对外合作办学水平,集聚优质资源,从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引进护理、药学、康复等专业优质课程资源10门,护理、助产、药学专业优质标准各3项。在尼泊尔、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设立境外办学点,选派教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校教师综合管理与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接收旅游管理专业学历及中文非学历留学生100余人,以中医药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为纽带,加强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到泰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者。先后建设多处海外基地:在泰国兰帕潘尼皇家大学建立汉语言教学基地,开展了为期16周的泰国兰帕潘尼皇家大学非学历教育3期中文线上培训班,培训353人次;与柬埔寨暹粒省医院开展中医药项目系列合作,成立3044永利集团援柬医疗基地,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4期,惠及各类人员400余人次。

今年10月,雅职院援柬埔寨医疗团参加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柬埔寨站活动,与柬埔寨暹粒省卫生厅签订了《四川-柬埔寨中医药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基地合作协议》,为柬埔寨暹粒省医院培训医护人员27名,该项目已纳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部门援外项目。学校先后选派4名专家到柬埔寨开展中医针灸推拿诊疗和培训,受到当地民众好评。同时,雅职院每年接收2名柬埔寨医生到学校附属医院进修,以中医现代学徒制方式,帮助他们提升医学水平和技能。

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全校师生员工将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面貌,倾力向着创建“特色鲜明、产教融合、创新驱动、全国知名、国际认可”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经开区校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学道街659号 

青年路校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和平中路1号  

育才路校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育才路130号

联系方式

地址:雅安经济开发区学道街659号 

邮编:625100         招生热线:0835-2241840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号

Copyright © 3044永利集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3号 蜀ICP备05017911号

Baidu
sogou